对《于危机时代创造价值》的学术评论——将年度《和平倡言》置于新加坡的背景下,考虑其与新加坡的相关性

林大伟博士撰文

浓缩于此《和平倡言》中的,是对于暴发冠病19大流行这场空前紧急危机的宏观全球视野,以及用科学方法测定的气候变化的可能局面。《和平倡言》内含有一种全球危机感。有句名言道:“没有国家是一座孤岛”。在如此巨大的全球性挑战中,尤其像新加坡一个弹丸岛国,面对如此上部结构般的模式转变,更是不堪一击。《和平倡言》的作者池田大作博士极为国际组织圈所熟悉。他领导并动员佛教俗家组织SGI(国际创价学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平倡言》因此从如此动员行动中汲取经验,以缓解全球目前在支撑着的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

跟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也感受到疫情的冲击,与此同时,其缓解疫情的应对机制却相对的好。然而,她并没有实行以邻为壑政策,或者“疫苗国家主义”,而是向所有大国、中等强国,还有亚细安邻国敞开合作渠道。这与《和平倡言》积累个人贡献,以成就全球改善的精神相融合。这是池田博士与发自SGI的集体声音在《和平倡言》中热切表达的。最强力描绘新加坡以及SGI/池田博士的意愿的,莫过于《倡言》内的这一句:“决不离弃和孤立在逆境中挣扎的人们。”此座右铭展现两者相同的决心,即没有人应为其地位、情况而在此大流行中,承受远比他人更重的负担。

《和平倡言》与新加坡的努力皆出于对弱势群体的极度重视。SGI组织协助受影响者,而新加坡则为暴发第二波疫情,导致氧气短缺的印度提供氧气筒。这些都是全球的怜悯行动,纯粹为了共同分担全球的负担,不分国界、国籍、种族、宗教或民族,以维护人类、人类同胞的尊严。池田博士将此清楚地反映在《和平倡言》中,说:“我对这两个观点深感共鸣。如果我们让这种全球性的不平等和扭曲现象持续恶化,将无可避免地使越来越多人掉队,这将促使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后疫情时代’变得更加困难。”  

地球上有两个大自然的肺,为我们的生态系统提供大部分的氧气。《和平倡言》强调创价亚马逊研究所(由池田博士与志同道合者联合创办)自2020年9月以来做出的重要贡献,即为巴西每一个因冠病19病故者植树纪念。这是研究所的生命纪念计划的一部分,既向逝者致敬,也在延续重新造林及保存脆弱的巴西雨林生态系统(重要的“世界之肺”)。同样的,不过是在地球另一端的新加坡,则是以协助扑灭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另一个“世界之肺”)大火灾,并且也与印度尼西亚的社会、人民与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合作,以护理大自然的“肺”及呼吸器,使其恢复健康。

《和平倡言》也提到:“将可共同创建能够利益所有国家的条件,例如大大减低异常气象或海面上升所构成的风险等。”的确,海面上升对新加坡是一个危及生存的威胁, 而其具远见卓识的政府已编好预算,在岛上建泵水站,以缓解海面上升对海岸线造成的影响。《和平倡言》与新加坡一样,在处理问题上具前瞻性,能在生存威胁发生前,做到防患于未然。新加坡并非全球唯一受到海面上升威胁的国家,还有包括曼谷、威尼斯、雅加达等其他许多世界主要商业及首都城市,都必须抵挡这个全球性的威胁(像马尔代夫,预计会在2100年完全淹没在水中)。

因此,就气候变化及疫情缓解而言,新加坡与池田博士的《和平倡言》集中在集体目标上,为协助解决全球危机各尽其力。《和平倡言》建议人民与国家“超越各自的立场,万众一心,克服危机。”新加坡坚持该目标,尤其是在与亚细安盟国合作上。尽管冠病大流行破坏性极其大,亚细安国家无一采取以邻为壑的心态,以国家主义之名,将其他国家拒之门外。新加坡向亚细安其他成员国提供协助及专门技术,其中包括与亚细安邻国共享其电子应用程序。新加坡与《和平倡言》有共同的团结要素,两者皆主张团结而非分裂。这都写入了双方的基因内。

在打击分歧方面,《和平倡言》中提到:“‘信息疫情’这一新词汇,经常被用于形容无限制传播毫无根据的错误或煽动性信息,使人类社会的基础被歧视和偏见蚕食。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流行病’,与实质的疫病并行蔓延。”正因如此,新加坡努力确保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正确资讯,传播给广大群众,以防因误传而引发恐慌。新加坡当局也有《防止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打击误传和假信息。在这层意义上,《和平倡言》具前瞻性,它对数码科技,如社交媒体几乎可瞬间通达广大群众的过度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表示担忧。《和平倡言》及新加坡当局皆渴望阻止广大社会出现分裂,尤其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敏感性社会。

新加坡与年度《和平倡言》皆热望看到种族歧视及社会不公得以终止。池田博士在《倡言》中清楚地说:“以新冠疫情为契机,人们早已下意识地浮现出这种歧视心态。随着新冠疫情的恶化,令人更担忧的是,人们在受到充满仇恨的言论影响下,寻找目标当作发泄对象,以减轻自身的痛苦和不满情绪。”2021年环球小姐大赛上,新加坡小姐身穿缀以新加坡国家颜色的停止亚洲仇恨的民族服装亮相,强烈象征及表达停止将任何群体定为歧视目标的必要性。

除了全球宏观视野,《和平倡言》与新加坡之间也有双边联系。过去东日本大地震后,新加坡的志工、官员与学生跟日本一起,为重建灾区共同努力,而《和平倡言》提及增强社会韧性之重要,这是从该地震毁灭性的经验吸取的教训。同样的,关于韧性这一主题,新加坡(社会与政府)以及《和平倡言》皆已看到大流行后的情景,特别是在应付潜在的经济与地缘政治的不良影响方面。他们对全球复苏做出的贡献是遥遥领先的。

林大伟博士是日本创价大学的副教授,教商业科目,其中包括可持续性研究、国际商业与多元文化管理。日本创价大学推进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林博士也通过综合课程,促进日新学生交流。林博士是东亚地区研究专家,也是媒体评论员,经常评论东亚事务。

An Academic Commentary on “Value Creation in a Time of Crisis” — Contextualizing an Annual Peace Proposal’s Relevance to Singapore